欢迎光临网站模板网站建设公司!

首页 政策资讯 热点资讯

面诊邹小兵,他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孤独症干预三原则的运用

发布时间:2022-09-08 阅读量:87

7月初,我和老公带着5岁的儿子小龙(化名),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看诊邹小兵教授。

获得这个难得的机会,我们非常开心,也很珍惜,生怕浪费了,所以出发前做了充足的准备。


看诊前的准备


①用XMind(思维导图软件)梳理小龙1-5岁的带养状态

▲节选小龙5岁带养状态

②根据邹小兵教授的社交发展阶梯,对应每一级别分析小龙的现状

▲分析小龙社交阶梯中的重点

③粗略评估小龙的个体功能(参照邹小兵教授星儿守望者2周年公益讲座《儿童自闭症个体化干预》)

▲左侧为邹小兵教授讲座PPT

   右侧为小龙的对应情况梳理


④想请教邹小兵教授的问题

⑤和孩子共同准备了一些送给邹小兵教授的小礼物

▲送给邹小兵教授的生日贺卡

▲写给邹小兵教授的信


在近1个小时的看诊时间里,我们和邹教授聊了特别多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,他非常耐心、细心地为我们解答,给我们指明方向。

在这里,我把邹教授关于干预三原则的讲解分享给大家,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星儿家长,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快乐地成长!


以下内容节选自我们面诊邹教授的记录,邹教授在讲解的时候会根据小龙的具体情况做针对性的说明,括号内的文字是我们的补充,便于大家理解。

前情:

我们向邹教授讲了关于小龙目前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,他不会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,遇到阻碍时,易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


我的生态系统是这样的:

▲ BSR理念图

我们首先要知道有一个顶层设计——教育三原则。我们讲得更清晰一点是它的土壤。

第一原则:理解、包容、接纳、尊重、赏识;

第二原则:快乐、适度、巧妙地提升社交能力,改善可能会出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;

第三原则:发现、培养转化他的特别兴趣和特别能力。

这三个东西呢,叫顶层设计。

他以后碰到的任何一个问题,都是这里面的原则一、原则二、原则三分别去解决或组合解决。

于是以后,凡是碰到一个问题,就妈妈和爸爸对望一下,心里想:原则几?原则一?好,理解、包容、接纳、尊重、赏识他。


这点我们做得还不错。


原则一做得好的特征就是孩子快乐。所以我很同意你说的,原则一你做得特别好,所以小龙很快乐啊。

原则二:适度巧妙地提升社交能力,改善情绪行为。

这个呢,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“快乐、适度、巧妙”,首先不会让孩子不快乐,其次,可以改变他的(行为)问题。

你们提到小龙会推倒同学、有滋扰行为,我们并不纵容。相对来说,幼儿园的包容性比小学要大得多。但如果现在我们家长包容了,将来他到小学的时候,就会很麻烦。

首先,上课多数情况下是很烦人的,枯燥无味的。孩子要在课堂上坐45分钟,还不能走动,不能随便说话,要举手发言等等。这些规则,对我们这种类型的孩子来讲,有时候是一种挑战。

我们如果说,除非我们俩人想好了,我们孩子以后不读主流学校,我们读个性化教育的学校,或者你们俩人能力强,在很极端的时候,私塾教育。

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呢,一些低龄孩子和阿斯(阿斯伯格综合征)的孩子,普遍都存在的一些幼稚的行为,随着他年龄的增长,有一些会改善,比如说,好动的问题。(点评小龙显得有点好动)好动行为,加上孩子有点我行我素,就会使得他的滋扰比较多,这些行为呢,会随着年龄的增长,尤其是认知水平的提高,它(认知能力)会把它(滋扰行为)压下去,不是一种痛苦地压下去,是自我控制了,自我抑制能力提升了。

比如外面有什么好玩的,我很想出去,孩子上一年级,可能就冲出去了。一般来讲,到了三、四年级,就不会再冲出去了,就会想:好好玩、好好玩,但我不能出去......孩子就把自己控制留在座位上了。所以呢,我们可以耐心等待。

假设,他将来读一年级、二年级坐得住,就是有点注意力不太集中,老师也觉得没有影响别人,那主流学校是可以读下去的。

但是,如果有滋扰行为发生,也并不是说孩子一有滋扰行为,我们就马上让他回来。

我们讲到的“快乐、适度、巧妙”,巧妙在哪里?巧妙在我们不会用任何的打骂方式去解决他的问题

比如,说教“今天在学校又推别人啦?别人有没有推你?你这个孩子混蛋!打死你,揍扁你!”一巴掌打过去,把他吼一吼,这个就不是我们的方法。

那我们可以让老师用手机拍下来。然后回到家里后,我们模拟场景,有小朋友不小心碰了我一下,有小朋友拿了我的东西,我就把他推倒。我们也模拟一个场景拍下来,用角色扮演、社交故事、情景演练、录像分析、录像回放的方式,来告诉他,什么行为是得分的,什么行为是扣分的。那你的得分和扣分,和你的快乐生活是密切联系的。这就叫做快乐的、巧妙的方法。

当然了,在推倒别人的时刻,我们是要让他受处罚的。这个处罚呢,我们不是有“七不八罚”嘛,你们知道我的“七不八罚”吧?


不打不骂不唠叨,不欺骗不威胁不利诱不对抗?


对。

八种惩罚方法:自然结果惩罚、逻辑结果惩罚、反应代价、暂时隔离、活动取消、物品剥夺惩罚、简单指正、有计划地忽略。

他推人属于“变强”(能力变强、性格变强势)的行为。你推倒小朋友,墙边站5分钟,非常坚定!(我们表示孩子很害怕罚站)害怕就执行。

但如果你不做这个事情了,你会得到另外的奖赏,比如今天没有发生推小朋友的事情,这一个礼拜没有推倒小朋友,就奖励小红花。一朵一朵的红花,贴在你每天记录的地方(让他看得见),累积到多少朵红花,可以换你心仪的活动,或者一个奖品(精神+物质)。这就叫做,“快乐、适度、巧妙地提升社交能力”。

社交场景可以演戏,孩子做观众,妈妈和爸爸在这里,爸爸走路碰了一下妈妈,妈妈就把爸爸推倒了,然后看一下录像。“哎~妈妈把爸爸推倒了,爸爸是有意的吗?不是的哟,他不小心哦”再来一次录像,爸爸说“干嘛”,妈妈说“我不小心的,对不起”,爸爸说“没关系”,我们让他来一起观看,就教会了这个行为的具体操作方式。

再比如,妈妈想借爸爸的笔用一下,爸爸说不行,妈妈说“那好吧,还给你吧”。那么就不是说一抢到笔,就立马打过去,或者是怎么样。用这种方式去掉他未来可能出现的在学校快速反应的不恰当行为。


教授,您说的这些,就是我得提前做,不要出现了再做?


对啊,你要胸有成竹。我们不是说要主动出击,而不要被动防御嘛


我现在就处于被动防御状态。


被动防御,那你天天就像消防队,哪里着火,就立刻去救火。但是,如果消防队,提前到人家单位上去,“同志们,我们今天玩个游戏啊,怎样怎样”(提前演练)。它就不着火了,因为消防演习做过了。

但是重点对应的是滋扰行为,一伤害别人、二伤害自己、三严重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


但他不是平白无故地推别人。


不是平白无故地推也不容许!

因为啥?假如别人碰到他,别人挑衅他,他打回去这种事情叫自然后果,管都不管。这种事情我就知道,为啥小朋友不打架呢?因为我打别人别人就会打我的。

但是有两种情况,是我们要注意的,一是太强大,二是太懦弱

太强大是只要别人碰一下,我就打回去,打成习惯了,而且因为我很强大,就没人打得过我,因此我就没有朋友了。

第二种是太懦弱,别人打我,我就只是受气的那个。

要把孩子拉到中间。如果别人打了我,我就自然结果让它发生,大人不干预。大人记在心里,对这件事不做评价,在本子上记录。但是如果这件事情是别人不小心碰到我,或者我也打过去了,那么这个行为我要管理!但是如果是不大了解事情本质的情况下呢,不了解ABC,不知道行为原因后果时,就需要去深入了解,不了解就别做处理。这就是原则二:快乐的,适度的(这种孩子呢,不能要求他特别圆滑)、巧妙的。

原则三:发现、培养转化他的特别兴趣和特别能力。

比如说,山脉,他感兴趣。这是个好的事情呀。但是,你这么小,我还不能让你只对山脉感兴趣,因此,就思考,山脉怎么样转化到跟语文、数学、英语有关的学习上面去呢?我就可以在山顶上加上文字,加上数学,加上距离空间,英文,这样的话,孩子就能认识更多的字,懂得距离、数学、英文了。

如果这些自然转化还不够,那我们可以带孩子去植物园、动物园、科学馆、博物馆、图书馆......我们去体验各种的生活。我们去捞鱼、摘果子、玩沙坑、玩沙子、看蚯蚓、看蚂蚁搬家......用这些东西,就把你的兴趣拓宽了。

好,你有这三个顶层设计、地基,那么接下来,后面的东西,你都懂了。


邹教授,还有个问题,从小到大,他老输不起。


好。输不起,这是他挫折接受能力不足现象。


您说的“七不”我理解,但遇到有安全隐患的问题行为,我都是当时就打的!


坚决不能打!

那就情景演练啊、角色扮演啊、打分制啊。我们就爸爸妈妈儿子三个人,今天过马路,爸爸走过去一趟,给爸爸积个分。你看,今天中午你横穿马路,今天中午这个饭就导致你没得吃了,惩罚爸爸。你演一个坏角色。


担心受挫能力,不锻炼,会......


我们要锻炼承受挫折的能力,也要在家里锻炼

挫折承受能力有很多的完整的课程。但绝对不是用打和骂的方式,因为如果用打骂的方式,有效以后,大人会变成一种习惯。


有一次我带小龙玩游戏,输的人就要给对方10元游戏纸币。小龙输了,就很生气地把我们正在玩的东西打到地上,我就打了他的屁股!


那我们回想刚刚提到的原则二。录像拍下来,爸爸妈妈也可以示范给他看,“哦~输了没关系,妈妈再来一把,再来一盘怎么样?”石头剪刀布、踩单车比赛、猜猜看、很多比谁行的游戏。

那么以后进入社会,除非他是碾压式的智商,否则的话,他一定会受挫折!但是,人类历史上,有少数几个伟人,由于他的碾压式的智商,不怎么受挫折。所以,在我们的孩子还没达到那个境界的时候,我们是一定要做挫折承受能力训练的。

挫折承受能力训练,就是通过角色扮演、社交故事、情景演练来做的。

比如有一天,小明跟着姐姐,一起去比赛,平时都是小明赢姐姐,但是今天小明心情不好,姐姐骑得快,得了第一,小明不高兴了,这时候妈妈说“没关系的,姐姐也是你的姐姐,她赢了也有你的光荣啊,我们下一次再赢呗,这次姐姐踩单车赢了,但是打扑克她不一定赢你啊,打扑克赢了你,但是你考试.....”

让孩子知道,每个人都是有输有赢的,这样他就会慢慢接受。注意,不能够天天说理!一定要经历这个过程,一定要讲这个故事,经历这个事情,才能够让他提升这种能力。



小龙3岁多的时候当地医院确诊为中度自闭症,经过一年多家庭干预的坚持,有了很大的进步。这次带小龙面诊邹小兵教授,他说孩子已经处在社交发展阶梯第五级左右了,只是知好歹、语言内化和察言观色方面还略有不足。

临走时,邹教授说道:“Give me five!”并张开手掌。小龙回头看,但没有走过去。我立刻伸出手,和邹教授击掌,小龙看到后也马上过来小小力气地和邹爷爷击掌——“耶”!邹教授提醒小龙说:“看看看!”然后转身和小龙爸爸击掌,最后和小龙再来了一次大力击掌。

我非常感谢邹小兵教授的解惑,他是我们干预路上的一盏明灯,指引着我们正确的方向!

该模版网站数据仅为展示使用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